分享缩略图

重庆推动“数字住建”高质量发展 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

2025-10-27 10:48

来源:重庆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数字住建驾驶舱摄/李显彦

今年2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数字住建建设推进会在重庆召开。

为什么全国数字住建推进会在重庆举行?究其原因,是重庆数字住建建设基础好、实战能力强,在系统搭建数字住建架构体系方面特色突出,曾9次获得中央和国家有关方面肯定。

近年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住房城乡建委”)将数字住建深度融入数字重庆布局,以数字化破解住建领域难题。作为国家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和数字住建综合实践基地,重庆的数字住建已实现核心业务数字化率、数据归集共享率、应用三级贯通实战率“3个100%”。重庆着力推动核心业务全梳理、关键数据全归集、重点领域全覆盖,在数字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和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114N3”架构筑基

数据底座支撑实战

如果说要形象地形容重庆的数字住建,一定要从“大脑”开始。

重庆住建大脑已建成贯通市、区(县)、镇街(企业)三级的数字住建“驾驶舱”,形成了一屏统揽、一网通管、一键智达的挂图作战能力。

这是重庆数字住建“114N3”架构的实战体现。市住房城乡建委对照住建部“22N3”和数字重庆“1361”架构,构建起“1个数字住建大脑+1个数据底座+4条关键跑道+N个典型应用+3大目标”的体系,为数字化应用筑牢根基。

在夯实数据底座方面,我市建立了西部首个市区合一的CIM数字底座和行业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全量归集、全面共享。行业大数据中心汇聚数据资源目录423个、核心数据46亿条,累计共享调用量3.65亿次。

提升实战能力方面,我市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全量核心业务的梳理,构建多跨场景58个,形成业务事项近3000项,应用使用活跃度评分居全市第2,实现核心业务全覆盖,在数字工程、数字住房、数字城市、数字乡村4大关键领域取得可喜进展。

三大领域树典型

数字应用解民忧

“‘数字住建’就是要促进数字技术和住房城乡建设业务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围绕工程、住房、城市三大核心业务,打造了一批“实战管用、群众认可”的数字应用,让数字化红利直达企业和群众。

“原本要跑多个部门的审批,现在靠‘渝建通码’一次搞定!”重庆某路桥项目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重庆在数字工程方面的变革。市住房城乡建委打造的“工程审批在线”应用,纵向接入住建部全量数据,横向打通市级部门的审批事项,将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压减78%,获世界银行营商环境好评。

在监管端,重庆也同样精准发力。通过AI智能体赋能质量安全监管,市住房城乡建委还实施“365天·天天有暗访”机制,2024年全市房屋市政工程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率均居全国第1,以数字化平台守住安全底线。

在数字住房领域,重庆还用数字技术破解了35万套市级公租房监管难题。依托IRS平台,市住房城乡建委打通不动产、社保等9个部门13类数据,建立“人、房、钱”全要素档案,精准核查入住资格。

2025年以来,通过数据比对,累计清退因购房、合同到期不符合条件的已入住家庭4000余户;在申请阶段,驳回不符合条件者6000余户。针对违规转租,系统的“电子围栏”AI组合拳也十分见效。

同时,在城市治理方面,重庆的“数字管线”应用是全国归集种类最齐、矢量数据最大、应用场景最多的管线数字化平台,归集中心城区管线矢量数据约14万公里,平台还开发“燃气泄漏”“超期服役”“挖损智防”等AI智能体,管线挖损事件同比下降约70个百分点,成为超大城市治理“生命线”示范工程。

在内涝治理方面,“数字化”的作用依然凸显。在今年“8·10”强降雨中,城市内涝治理应用结合气象数据,自动发送预警至内涝风险较高的合川区南津街道檬子巷,属地得以提前转移人员车辆;自动向有积水风险的江北区石马河街道盘溪路段派发7项巡查任务,属地立即前置强排设备,最终无大面积积水;雨停后自动分析全过程数据,实现总结提升——这是内涝治理应用“预警—响应—处置—复盘”闭环的实战效果。目前,该应用已支撑入汛后多轮强降雨,在今年的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上,被列为标志性成果典型应用。

AI+智能建造双轮驱动

培育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

10月25日到29日,又一场数字住建领域的盛会——第三届“中国建造·慧享未来”建筑机器人大赛将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同期还将开展智能建造创新成果展览。

大赛由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市教委等多部门联合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主办,中国建筑集团、香港特区政府房屋局等提供支持,竞技比赛包括创意设计、操作技能、实战比拼、性能展示四大类别,聚焦建筑全生命周期应用场景,既有设计方案的创新角逐,也有墙板安装、内墙喷涂等实操技能的同台竞技。

赛事期间的专题展览以“智能建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集中展示全国及重庆智能建造发展成果,同步举办第四届数字孪生与智能建造学术会议,进一步汇聚行业智慧,助力重庆打造智能建造典范,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赛事的举办,是重庆着力推动数字住建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个具体体现。去年以来,市住房城乡建委着力构建数字住建AI赋能体系,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市住房城乡建委投入3000万元攻关建筑机器人技术,建成智能建造研究院科创中心,孵化10余款机器人;设立全国首支智能建造天使投资基金,培育筑甲、江科等7家本土企业。目前,全市有智能建造试点区县5个、示范企业10家、试点项目42个,29项举措入选住建部可复制经验。

市住房城乡建委还会同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教委从应用场景挖掘、支撑产业培育、专业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以建筑机器人为重点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为保障数字住建的人才支撑。引导重庆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高校增设智能建造学科专业,累计招生1700余人;在建筑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领域增设智能建造科目,依托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等院校实训基地;举办市级智能建造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高级研修班,支持重庆智能建造研究院举办智能建造科创训练营。

协同发展核心产业。将建筑机器人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绘制建筑机器人产业链图谱,把桥梁、隧道等建筑机器人产品纳入我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录。引导赛迪信息、渝高集团等本土企业开展自主软件研发,实现轻筑智慧工地平台、小渝儿数智化管理平台等对外输出。

10月19日,我市发布了《重庆市加快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培育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目标在2025年底前,深化住建领域新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快速拓展建筑机器人等应用场景,实施智能建造试点项目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星级绿色建筑占比分别达40%、30%;2027年底前,建成5个以上产业孵化创新平台,推动建设新技术规模化应用50项以上,打造“AI(人工智能)+建造”应用场景3个以上;2030年底前,培育西南地区10个以上优势产业、20家以上领军企业,现代建筑产业产值达6000亿元。

同时,我市还将全面推行工业化建造,提升装配式建筑、市政工业化及装配式装修水平;大力推动绿色化转型,推广绿色建筑技术、扩大绿色建材应用、促进建筑固废循环利用;加快智能化升级,发展数字孪生、推广智能施工装备、构建智慧运维体系;聚力产业化发展,推动产业集聚、传统企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

【责任编辑:吴一凡】
返回顶部